温州大学数学模型与实验课程

网站首页   课程介绍   教学团队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建模案例   教学成果   师生互动   建模竞赛   教学资源   最新动态
教学资源
参考书目
英汉词汇
资料下载
建模史话
网站链接
常用软件
建模史话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学资源 > 建模史话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活动大事记(1983.7~2011.9)
发布时间:2012/5/1  浏览503次
1983.7 首期全国高校数学建模教师培训班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由清华大学萧树铁教授讲课。
1985.12.5~8 首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由萧树铁教授主持,来自全国的2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就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进行了研讨,并推荐几本校内讲义作为教材正式出版。这次会议后称为第一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
1986.8 第二期全国高校数学建模教师培训班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100余位教师参加。
1987.7 第三期全国高校数学建模教师培训班在青岛大学举行。
1988.6 叶其孝教授在美国讲学期间向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发起者和负责人Fusaro教授了解这项竞赛的情况,商讨中国学生参赛的办法和规则。
1988.9.17~21 全国数学建模教学经验交流会在衡阳工学院(现南华大学)举行,由萧树铁教授主持,来自15所院校的19名代表出席,会议就5年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教材建设进行了研讨。这次会议后称为第二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
1989.2.24~26 我国大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共4个队)首次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自此每年我国都有同学参加这项竞赛。
1989.3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第4卷第1期发表叶其孝教授的文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及一些想法”,第一次向国内介绍这项竞赛。
1990.6.22~7.1 美国Fusaro教授访问北京和上海,作了有关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报告,并与叶其孝、姜启源等讨论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工作。
1990.12.7~9 上海市举办大学生(数学类)数学模型竞赛,这是我国省、市级首次举办数学建模竞赛。
1991.8.20~26 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委托长沙交通学院和衡阳工学院主办的1991年数学建模学术会议在湖南张家界举行,来自30所院校的45名代表出席,叶其孝等5人作大会发言,13位代表交流了学术论文,会议就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问题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议后称为第三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
1991.11.23~24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第一届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成立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俞文?为主任,姜启源、叶其孝、谭永基为副主任,并责成他们组织1992年部分城市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这个委员会实际上成为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要组织者。
1992.11.27~29 1992年部分城市大学生数学模型联赛举行,这是全国性的首届竞赛,10省(市)74所院校的314队参加。
1992.11.2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播出叶其孝教授撰写的“话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是我国新闻界首次报道全国性的该项活动。
1993.8.20~24 第四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在太原举行,交流了组织和指导竞赛的经验。
1993.10.15~17 199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16省(市)101所院校的429队参加。
1993.12.3~5 1993年各赛区负责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国家教委领导同志出席颁奖仪式,11队获一等奖,48队获二等奖,104队获三等奖。
1993.12.4 中央电视台晚七点的新闻联播节目报道:“199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仪式”,引起较大反响。
1993.12.16 国家教委高教司发出教高司[1993]178号文件:关于进行“电子设计”等四项竞赛筹备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数学建模竞赛。
1994.3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届全国组委会成立,成员名单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商定,朱传礼为顾问,萧树铁为主任,俞文?、刘志鹏为副主任,姜启源为秘书长,并通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
1994.4 国家教委高教司向各省(市、自治区)教委发出教高司[1994]76号文件:关于组织数学建模、机械设计、电子设计竞赛的通知,要求数学建模竞赛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具体组织。
1994.8.15~25 受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数学建模讲习班,来自全国百余所院校的约160位教师参加,对竞赛的组织和指导起了推动作用。
1994.10.28~30 199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21省(市、自治区)196所院校的926队参加。
1994.12.7~11 1994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北京举行,9位专家参加评阅。
1994.12.20~22 1994年各赛区负责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25队获一等奖,57队获二等奖,四川赛区组委会获组织工作优秀奖。
1995.3 国家教委高教司向各省(市、自治区)教委发出教高司[1995]45号文件:关于组织数学建模竞赛的通知。
1995.9.27~29 199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25省(市、自治区)261所院校的1236队参加。
1995.11.3~6 1995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北京举行,13位专家参加评阅。
1995.11.20~22 1995年各赛区负责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35队获一等奖,75队获二等奖。
1996.2.9~11 我国大学生参加199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院校增至39所,共115队,复旦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各一队获特等奖,这是中国学生在该项竞赛中首次获此等奖励。
1996.7.28~31 第五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在长春举行,进一步交流了组织和指导竞赛的经验。
1996.9.24~26 199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24省(市、自治区)337所院校的1683队参加。
1996.10.25~28 1996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北京举行,19位专家参加评阅。
1996.11.14~17 1996年各赛区负责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四川联合大学大学举行,48队获一等奖,109队获二等奖。全国组委会决定,自1996年11月试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异议期制度的若干规定》。
1996.11 全国组委会向全国参赛同学和指导教师发放调查表,进行意见征询。根据回收的204份表统计,97.1%的同学和98.4%的教师对竞赛的成绩充分肯定,84.3%的同学和93.8%的教师对赛题表示满意,87.9的同学和89.1%的教师对评奖的公正性给予肯定。
1997.2.7~9 1997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华东理工大学获一名特等奖。
1997.8.1~5 叶其孝、姜启源教授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举行的第八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和应用会议(ICTMA-8)会上介绍了我国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的发展情况,受到与会者的关注。ICTMA系列会议国际委员会讨论了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关于北京举办第十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和应用会议(ICTMA-10)的建议,决定ICTMA-10于2001年在北京举行。
1997.8.8~17 受国家教委高教司委托,由清华大学主办、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承办数学建模及应用软件讲习班,来自130多所院校的180余位教师参加,对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特别是数学软件的推广使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997.9.23~25 199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26省(市、自治区)373所院校的1874队参加。
1997.10.28~30 1997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北京举行,18位专家参加评阅。
1997.11.13 中国教育报公布199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名单(草案),这是报刊首次刊登该项竞赛获奖名单。同日该报还发表了访问叶其孝、姜启源的文章“数学建模:这不仅仅是一项竞赛”。
1997.12.11~14 1997年各赛区负责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南京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举行,60队获一等奖,129队获二等奖。任职期满的第一届全国组委会作了总结报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修改后公布。
1997.12 国家教委高教司向各省(市、自治区)教委发出的教高司[1997]150号文件:关于成立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的通知。组委会成员名单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商定,朱传礼、萧树铁为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为主任,叶其孝、刘志鹏为副主任,姜启源为秘书长。
1998.2.6~8 199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清华大学获一名特等奖。
1998.3.18 第二届全国组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了加强社会宣传事宜,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书,并首次制作印有“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字样的T恤衫六千余件发放给参赛同学和指导教师。
1998.8 全国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主编的《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1992年以来有关竞赛的文件、赛题及评阅文章和部分优秀论文、参赛及获奖情况、组织工作经验及学生参赛收获等。
1998.8.18~21 第六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在庐山举行,南昌大学承办,会议着重交流了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及组织、指导数学建模竞赛的经验。
1998.9.22~25 1998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26省(市、自治区)400所院校的2103队参加。
1998.10.28~30 1998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北京举行,22位专家参加评阅。
1998.12.10~13 1998年各赛区负责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举行,79队获一等奖,153队获二等奖。
1999.2.6~8 199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我国参赛院校43个,占总数的19%,参赛队155个,占总数的32%,浙江大学获一项特等奖。从1999年起增加交叉学科建模竞赛(作为C题)。
1999.4 全国组委会与我国著名企业——创维集团签订协议,将1999年的竞赛命名为“‘99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是该项活动首次获得社会赞助并设奖杯。
1999. 6.1 99“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1999.8.1~5 叶其孝、姜启源教授参加了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举行的第九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和应用会议(ICTMA-9),他们在会上介绍了我国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情况,受到与会者的关注。 叶其孝教授还与ICTMA系列会议国际委员会商讨了2001年在北京举办ICTMA-10的筹备工作。
1999.9.21~24 ‘99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26省(市、自治区)460所院校的2657队参加,其中416队参加了首次对大专组单独命题的竞赛。设计、制作了以“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为口号的宣传画2000余幅,在各校张贴。
1999.10.25~28 1999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北京举行,22位专家参加评阅。
1999.12.13~15 1999年各赛区负责人工作会议在北京北方交通大学举行,1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石孙、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和曾庆存、于敏、姜伯驹、杨乐、张恭庆、王元、周毓麟等院士出席。97队获一等奖(其中大专组17队),204队获二等奖(其中大专组34队)。
2000.1 全国组委会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通讯》(CUMCM Newsletter)第1期出版,其宗旨是加强全国组委会与各赛区组委会、参赛院校的联系,交流在组织、培训、评阅等工作中的经验,反映竞赛在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教改中的作用,提供相关信息等。
2000.2.6~8 200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我国参赛院校46个,占总数的20%,参赛队169个,占总数的34%,国防科技大学获一项特等奖。
2000.4 全国组委会与我国著名网站——网易公司签订协议并获得赞助,将2000年的竞赛命名 为“2000网易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00. 6.16 2000“网易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00.8.17~20 第七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在郑州举行,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承办,来自全国27个省市、205所院校的283位代表参加,规模空前。会议邀请专家就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教学、国外工业数学建模活动、中学数学知识应用等作了报告,分组会上代表们就数学建模与教学改革、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的经验、数学模型的应用研究等进行了交流。
2000.9.26~29 2000网易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27省(市、自治区)517所院校的3210 队 参加,其中608队参加大专组竞赛,香港城市大学有1个队首次参赛。竞赛首次在网上公布赛题。网易公司制作了宣传画、宣传牌、横幅等在各校张贴、悬挂。
2000.9.27 2000“网易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
2000.10.10 全国组委会部分成员和命题专家、参赛学生一起在网易聊天室与全国参赛同学交流经验体会。
2000.10.31~11.3 2000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北京举行,27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0.12.6~8 2000年各赛区负责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119队获一等奖(其中大专组23队),245队获二等奖(其中大专组55队)。
2001.2.9~12 200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ICM)举行(从2001年起两项竞赛分开)。我国参加MCM院校62个,占总数的26%,参赛队198个,占总数的40%;我国参加ICM院校24个,占总数的41%,参赛队38个,占总数的46%。
2001.3.22 教育部高教司发出“关于委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组织竞赛活动的通知”(教高司函[2001]30号),指出“这一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促进高等学校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这一竞赛活动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中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2001.7.29~8.2 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 (CSIAM) 和清华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十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 (ICTMA10) 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这是该系列会议第一次在亚洲举行。来自四大洲 15 个国家的近 40 位国外代表和近 140 位国内代表参加了会议。5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62 位与会者作了分组报告。我国十年赛题的完整英译本也首次提供给与会者,有助于国际同行更具体了解我国的竞赛。
2001.8.8~15 由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和湖北省教育厅组织,武汉大学、三峡大学和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培训中心承办的“2001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在湖北宜昌三峡坝区的“全国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成功举行,来自23省(市、自治区)29个队的近90名大学生和近30位教师,以及全国组委会部分成员、专家等参加。营员们听取了专家关于应用数学的报告,针对3个实际建模问题提交了35篇论文(或摘要),并进行了交流,还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雄伟的大坝工程。
2001.9.21~24 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27省(市、自治区)529所院校的3887队参加,其中780队参加大专组竞赛。
2001.10.25~27 2001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上海举行,30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1.12.9~11 2001年全国竞赛颁奖仪式暨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工作者表彰大会在昆明举行,云南师范大学承办,439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108队,二等奖233队,大专组一等奖28队,二等奖70队。大会表彰了129位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和49位优秀组织工作者。
2001.12 全国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主编的《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二版)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2.2 200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参加MCM的有216队,占总数的41%,参加ICM的有54队,占总数的51%。
2002.3 教育部高教司发出“关于成立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的通知”(教高司函[2002]64号文件),组委会成员名单由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商定,周远清、张尧学、萧树铁任顾问,李大潜任主任,葛道凯、叶其孝任副主任,姜启源任秘书长。
2002.4 全国组委会向教育部高教司申报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试验”得到批准(教高司函[2002]100号文件,项目编号:1283B01071)。全国组委会向全国数学建模教师先后设立了22项子课题开展研究。
2002.5.18~20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全国组委会在黄山举办全国数学建模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国科技大学承办,全国140所院校的158位教师参加,李大潜院士及11位专家作专题报告与经验交流。
2002.7 全国组委会与我国最大的出版社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签订协议并获得赞助,将2002年的竞赛命名为“200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002.9.20~23 200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30省(市、自治区)572所院校的4448队参加,其中914队参加大专组竞赛,海南、青海、宁夏各有一所学校首次参赛。
2002.9.20 200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2002.10.29~31 2002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贵阳举行,贵州大学承办,25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2.12.5~7 2002年各赛区工作会议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12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仪式,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及李大潜、马志明、王元、周毓麟、姜伯驹、左铁镛院士出席,500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118队,二等奖274队,大专组一等奖39队,二等奖79队。
2003.2 200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共参加300队,占总数的47%,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各一队获特等奖。
2003.5 全国组委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续签协议并获得赞助,将2003~2006年的竞赛命名为高教社杯。
2003.8.15~19 第8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会议暨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在大连举行,由大连舰艇学院承办,全国30省(市、自治区)各院校的代表近400人出席会议,其中140余人参加了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举办的培训班,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葛道凯、中科院马志明院士等人作大会报告,60余位代表在6个小组进行分组报告,从会上报告的54篇论文中评出33篇在《工程数学学报》上发表。
2003.9.22~25 200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30省(市、自治区)637所院校的5406队参加。
2003.9.22 200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化工大学举行。
2003.10.23~26 2003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长沙举行,国防科技大学承办,27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3.12.6~7 2003年各赛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厦门举行,厦门大学承办,608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151队,二等奖306队,大专组一等奖48队,二等奖103队。
2004.2 200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共参加398队,占总数的54%,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队获特等奖。
2004.5.14~16 全国组委会在上海举办第一次命题工作会议,邀请对赛题有一定贡献、做过研究的20余人参加,复旦大学承办,会后全国组委会设立了命题研究课题。
2004.9.17~20 200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30省(市、自治区)724所院校的6881队参加。
2004.9.17 200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
2004.10.21~23 2004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青岛举行,青岛理工大学承办,28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4.11.27~28 2004年各赛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桂林举行,广西师范大学承办,769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172队,二等奖404队,专科组一等奖56队,二等奖137队。
2005.2 200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参加MCM的有389队,占总数的60%,参加ICM的有125队,占总数的76%,华东理工大学一队获特等奖。
2005.7.11~15 叶其孝、姜启源、谢金星教授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第12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和应用会议(ICTMA-12),在会上做了报告,与国际同行交流了经验,谢金星教授被选为国际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协会(ICTMA)的执委会委员。
2005.8.1 全国组委会邀请萧树铁教授等对数学建模活动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到北戴河聚会,听取他们对今后工作的意见。
2005.8.9~10 第9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在太原举行,由中北大学承办,约360人出席会议,李大潜院士等6人作了大会报告,约80人在5个小组上作了分组报告,会后收到提交论文56篇,经专家评审,其中29份论文在《工程数学学报》发表,“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教学中的研究与试验”子课题的负责人作了结题报告。
2005.9.16~19 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30省(市、自治区)795所院校的8492队参加。
2005.9.16 200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2005.10.19~22 2005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西安举行,西安通讯学院承办,34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5.12.17~18 2005年各赛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海口举行,海南大学承办,843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189队,二等奖457队,专科组一等奖60队,二等奖137队。工作会议就制定赛区评阅规范进行了讨论。
2006.1.11 光明日报发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等的文章《数学建模竞赛实现了什么》
2006.1.13 中国教育报发表记者长篇通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魅力何在》。
2006.2 2006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参加MCM的有466队,占总数的62%,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各一队获特等奖,参加ICM的有194队,占总数的87%。
2006.5.19~25 全国组委会在成都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评阅工作研讨会,决定开始试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区评阅规范》(试行稿),研讨会还进行了赛区评阅管理软件的培训和经验交流,会议由四川赛区组委会承办。
2006.8.6~11 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在北京化工大学举行, 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特区的近100位同学和教师参加,听取了卢强教授和金石教授的专题报告,对于 “教材出版业的市场调查、评估和预测方法”等三个实际问题提交了33篇论文。夏令营由全国组委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
2006.8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徽标正式确定并对外发布。
2006.9.15~18 200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区的864所院校9985队参加。
2006.9.15 200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
2006.10.19~22 2006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南昌举行,南昌大学承办,40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6.12.29~30 2006年各赛区工作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15周年庆典暨2006高教社杯颁奖仪式12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许嘉璐副委员长、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李大潜、吴文俊、王元、王梓坤、张恭庆等院士出席。952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193队,二等奖537队,专科组一等奖57队,二等奖165队。
2006.12.29 全国组委会参加了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研讨会。
2006.12 全国组委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续订2007-2011年的独家冠名赞助协议。
2007.1.18 科技日报发表记者长篇通讯《数学建模竞赛缘何受大学生青睐》。
2007.2 2007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参加MCM的有627队,占总数的66%,北京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各一队获特等奖,参加ICM的有235队,占总数的86%,吉林大学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各一队获特等奖。
2007.3 全国组委会与北京西普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2007年竞赛的赞助协议。
2007.7.21~26 全国组委会成员姜启源、谢金星教授参加了在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举行的第13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和应用会议(ICTMA-13),在会上做了报告,与国际同行交流了经验。
2007.8.10~11 第10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在成都举行,由成都理工大学承办,来自250多所学校的46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苏光大教授等5人作了大会报告,约80人在5个小组上作了分组报告,会后收到提交论文50多篇,其中29篇论文通过了评审,在《工程数学学报》上发表。
2007.9.21~24 2007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30省(市、自治区)969所院校的11742队参加。
2007.9.21 2007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
2007.10.27~30 2007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湖北十堰举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承办,42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7.12 全国组委会收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批准2007年大学生竞赛资助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07]100 号)。
2008.1.12~13 2007年各赛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哈尔滨举行,哈尔滨理工大学承办,1096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199队,二等奖685队,专科组一等奖58队,二等奖152队,决定从2008年正式执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区评阅规范》。
2008.2 2008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参加MCM的有849队,占总数的73%,参加ICM的有357队,占总数的94%,国防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各一队获特等奖。
2008.2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发出“关于成立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及其下属专家组的通知”。3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
2008.4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发布修订后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2008版)。
2008.5.17~19 全国“数学建模教学与数学实验课程改革新进展”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30多位教师参加,陈叔平等9位专家做主题报告,会议由全国组委会、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同主办。
2008.7.16~20 由全国组委会主办、湖南赛区组委会协办、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08年全国高志高专院校数学建模教师暑期培训班”顺利举行,130多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2008.9.19~22 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31省(市、自治区)1023所院校的12846队参加。
2008.9.19 2008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2008.10.25~30 2008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广西北海举行,广西大学承办,41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8.11.19~20 首届中国高校教学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应邀在会上作大会报告(9个大会报告之一)。
2008.12 全国组委会主任李大潜院士主编的《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三版)一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8.12.20~21 2008年各赛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重庆举行,重庆大学承办,1141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200队,二等奖716队,专科组一等奖53队,二等奖172队.
2009.2 200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参加MCM的有1282队,占总数的77%,参加ICM的有342队,占总数的91%.
2009.7.26~30 我国近10位数学建模教师参加了在德国汉堡大学举行的第14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和应用会议(ICTMA-14),在会上做了报告,与国际同行交流了经验。
2009.8.11~12 第11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在福州举行,由福州大学承办,来自200多所学校的5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崔尔杰院士等6人作了大会报告,约80人在5个小组上作了分组报告,会后收到提交论文30多篇,其中25篇论文通过了评审,在《工程数学学报》上发表。
2009.9.11~24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的1137所院校15042队参赛。西藏和澳门首次有高校参赛.
2009.9.11 2009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
2009.10.21~24 2009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安徽黄山举行,安徽教育厅承办,45位专家参加评阅。
2009.11.28~29 2009年各赛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天津举行,南开大学承办,1269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216队,二等奖820队,专科组一等奖59队,二等奖174队.
2010.2 2010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参加MCM的有1852队,占总数的82%,参加ICM的有332队,占总数的93%.
2010.3.26-28 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命题研讨会在广东珠海举行,由暨南大学珠海学院承办,31人参加会议.
2010.6.16-19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0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与应用研究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华东理工大学承办,来自全国的约600名教师参加会议。
2010.7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发出“关于成立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及其下属专家组的通知”。7月7日在重庆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
2010.7.7~12 美国MCM/ICM竞赛主办机构(COMAP)负责人Solomon Garfunkel教授访问中国,与我国数学建模同行进行了广泛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
2010.8.1~2 全国组委会参加了教育部高教司在山东威海举办的大学生科技竞赛研讨会。
2010.9.10~13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全国除台湾外所有33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以及来自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共1197所院校的17317队参加。这是首次有外国大学生参加本项竞赛。对于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参赛者,该竞赛首次被称为当代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简称为CUMCM).
2010.9.10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这是首次在北京以外地区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2010.10.21~24 2010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四川雅安举行,四川赛区组委会和四川大学承办,45位专家参加评阅。
2010.12.4~5 2010年各赛区工作会议暨颁奖仪式在广州举行,华南农业大学承办,1372队获全国奖,其中本科组一等奖210队,二等奖907队,专科组一等奖51队,二等奖204队。
2010.12.24~27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题讲评与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委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共同承办,来自全国的200多名教师参加会议。
2011.2 2011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竞赛(ICM)举行,我国参加MCM的有2373队,占总数的85%,参加ICM的有687队,占总数的93%.
2011.3.25-27 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命题研讨会在贵阳举行,由贵州大学承办,37人参加会议.
2011.4.9-10 以“走进企业,研讨数学建模应用”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举行,由天津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南开大学组合数学中心、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之一。
2011.5.14-20: 首次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宣传周,以各高校学生数学建模社团为主组织相应的宣传活动,并决定以后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期举办。宣传周启动仪式于5月12日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叶其孝、姜启源、谭永基三位教授分别为同学作报告。
2011.7.14~19 我国代表参加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15届国际数学建模教学和应用会议(ICTMA-15),在会上做了报告,与国际同行交流了经验。
2011.7.25~29 2011年“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在深圳举行, 26个省、市、自治区200多位同学和教师、专家参加,听取了徐宗本教授、陈叔平教授和刘若鹏博士的专题报告,对于 “垃圾分类处理与清运方案设计”等四个实际问题在夏令营上交流了60篇论文。夏令营由全国组委会和深圳市科协主办,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之一。
2011.8.1~5 第12届全国数学建模教学及应用会议在长春举行,由东北师范大学承办,来自200多所学校的约500位代表出席会议,马知恩、冯克勤、吴喜之等5位教授作了大会报告,60多人在分组会上报告,会后通过评审的论文在《工程数学学报》上发表。
2011.9.9~12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行,全国除台湾外所有33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以及来自新加坡和美国共1251所院校的19490队参加。
2011.9.9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新闻发布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1.10.20~23 2011年竞赛全国评阅会议在江苏南京举行,江苏赛区组委会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承办,45位专家参加评阅。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1024×768 分辨率
CopyRight©2011 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精品课程 版权所有